智能電批具備多種擰緊方式,能應對不同的擰緊工況,其內置的智能控制系統,根據預設的擰緊參數和算法,對螺絲進行精確擰緊的一系列操作方法。旨在確保螺絲達到所需的預緊力,同時保證擰緊過程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以丹尼克爾智能電批為例,其具備多種控制模式,包括速度控制、扭矩控制、角度控制、角度控制/扭矩控制等。在實際擰緊中,用戶可對上述多種控制模式自主組合出多種方式,比如兩步擰緊、角度+扭矩擰緊、多步擰緊、擰緊+反松+擰緊等。
根據不同的擰緊場景可選用不同的擰緊方式,讓擰緊工作事半功倍,以下是部分場景擰緊方式選擇介紹。
兩步擰緊:常用于需要快速擰緊的場景。第一步使用扭矩控制類型,目標扭矩通常設置不超過80%,速度較高:第二步仍然使用扭矩控制類型,啟動延遲填入第一步和第二步的間隔時間,通常為50ms,第二步速度通常不超過 100rpm。
角度+扭矩擰緊:常用于第一階段扭矩偏大(如攻絲),第二階段擰緊貼合,或者用角度模式提升旋入節拍。第一步為角度控制類型,速度可以設置較高,角度設置為第二步扭矩控制留有180°左右的減速角度空間。第二步為扭矩控制類型,速度設置較低。
多步擰緊:常用于摩擦系數離散度較大而有要求最終的靜態力矩分布較為集中的場合。該策略可以分為多步扭矩控制。
擰緊+反松+擰緊:常用于產生碎屑的自切擰緊場合,第一步扭矩控制自切攻絲,第二步角度控制反松排屑,第三步扭矩控制擰緊貼合。
丹尼克爾智能電批還具備自適應編程功能,一鍵自動學習從開始緊固到達貼合點,自動生成設置參數擰緊策略,減少擰緊策略時間設置,靈活選擇,提升產品質量及生產效率。
自適應編程多用于簡單高效的擰緊場合,也可用于輔助用戶進行復雜擰緊工況的擰緊工藝參數的統計分析、斜率門檻和扭矩門檻的輔助設置、復雜工況的合格判據(如擰緊時間、全局角度監測、擰緊角度監測)的輔助設置。用戶需要輸入目標扭矩以及扭矩范圍,并輸入學習樣本數模擬實際產品擰緊過程,重復進行數次后,自適應編程模塊自動為用戶計算出多次擰緊結果的擰緊工藝參數和擰緊合格判據。
智能電批多種擰緊方式能助力擰緊快速、高效率、準確,同時具體的組合還需要用戶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進行調整。